鹽業改革并非取消食鹽專營制度,省鹽務管理局長預測—我省鹽價波動不會很大
《錢江晚報》記者 陳學東
食鹽是百姓生活必需品,我國自古就有“鹽業系天下”的說法。前天,國務院公布《鹽業體制改革方案》,明確將從2017年1月1日起放開所有鹽產品價格,同時提出完善食鹽專業化監管體制。這項改革方案對我省鹽業有什么影響?昨天下午,錢江晚報記者專訪了省鹽務管理局蔣移祥局長。
維持食鹽專營制度不變
“這次改革方案的重點是確保食鹽安全和供應安全,亮點是釋放市場活力,取消了生產批發區域限制。”蔣移祥局長指出,“本次改革方案容易引起認識上的誤區,認為是取消食鹽專營制度。其實本次改革是在堅持食鹽專營制度基礎上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質上還是維持食鹽專營制度不變,并不是取消食鹽專營制度。這一點是需要澄清的。”
“隨著市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我省食鹽年消費量在逐年遞減。”蔣移祥局長告訴記者。前幾年我省每年口食鹽銷量在25萬噸左右,去年我省口食鹽的銷量則是20.58萬噸,人均食鹽消費20元不到。主要原因是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健康,“少鹽少油”已深入人心。
對我省鹽企是沖擊也是機遇
據介紹,從我省鹽業生產和銷售的格局來看,主要靠外省購進原料加工后供應市場,本省只有岱山、普陀和象山等三個地方產鹽,每年產量10萬噸左右,只占外省流入的食品用鹽的六分之一。目前浙江居民的食用鹽主要是從山東、江蘇、江西、安徽等周邊省通過年度計劃的方式調運而來。
“雖然改革方案取消了生產批發區域限制,允許生產企業直接進入市場,可能會對我省鹽業的生產、流通企業帶來一定的沖擊和壓力,但同時也是機遇。”說起鹽業改革方案,蔣移祥局長表示,涉鹽企業市場化的自主經營,有助于食鹽企業以市場主體參與市場活動,市場上會出現健康營養、多種口味的鹽類,而各品牌的競爭銷售也會讓市民增加選擇權。像我省的藍海星、綠海、頌康等生產企業現在不斷加強技術創新,優化升級品種結構,著力打造精品海鹽、雪花鹽、竹鹽等高端鹽系列,先后進入北京、上海等多個省市市場。
說著,蔣移祥局長讓工作人員拿來幾包澳洲海鹽,有雪花鹽、自然海鹽、精制海鹽、粗制海鹽等品種,告訴記者,這是我們5月份馬上就要上市的新品,3~5塊錢左右一包,走的是高端鹽路線,就是為了應對市場新變化。
食鹽價格會有波動但不會很高
明年1月放開所有鹽產品價格,食鹽的價格會不會漲?這是市民最為關心的事。
蔣移祥局長認為,鹽業改革后食鹽企業會出現競爭機制,在一些交通便利、人口眾多的市場,會引來眾多鹽企加入,而競爭加劇前期可能會出現一些亂象,鹽價將在一段時間里有所起伏波動,但是鹽價不會很高,否則就沒有市場競爭力。同時鹽業改革后,會拉開普通鹽和精品鹽、高端鹽之間的差價,鹽企差異化競爭將更加充分。
“下階段我們要做好四件事:首先是堅持依法治鹽,堅決杜絕各類不合格鹽流入食鹽市場;二是密切關注市場動態,科學安排食鹽生產和調運,全力保障合格碘鹽的有效供應;三是加強食鹽質量管理,抓好食鹽生產、流通、銷售各個環節的質量跟蹤檢查;四是引導和推動鹽業企業做強做優。”蔣移祥局長指出。 |